有天,毛主席到萧劲光家里要吃饭,萧劲光:我什么都没准备
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,是因为他们身处高位时仍能和老百姓一起经历风雨。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里,领导人和士兵生活在一起,吃在一起,完全没有架子。就拿朱德来说,他的扁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大家心疼朱德,不让他去挑粮食,但朱德就是不愿意搞特殊化。扁担被藏起来了,他就自己动手做一条,继续去挑粮。
除了朱德老总,毛主席也是个特别接地气的人。就算国家建好了,他还是穿着缝了补丁的袜子,不管啥时候,跟战友们的关系都像亲兄弟一样铁。
有天下午,毛主席出其不意地走到萧劲光家门口,喊道:“萧司令,家里有饭不?我这肚子饿了,来蹭顿饭。”萧劲光一看主席这是要真来吃饭,心里一下就乱了,啥也没准备呢,压根儿没想过主席会来,也不知道弄啥给主席吃好。他瞅瞅主席旁边跟着的工作人员,人家直点头,说主席这次可不是逗乐子,是真的打算在这儿吃了。见萧劲光急得团团转,主席乐了:“有辣椒没?有辣椒的话,我配着饭吃就行。”
主席对吃的没啥讲究,但话说回来,他毕竟是主席,也不能让他吃得太过简单。萧劲光于是就跟旁边的工作人员合计着弄点啥吃的,主席却连连摆手:“不用刻意安排,能填饱肚子就行,咱还是聊聊工作上的事儿吧。”主席这时候提工作,其实也是给萧劲光他们一点准备饭菜的时间。
得说毛主席那心思真是周密,萧劲光叫手下快去备饭,然后就跟主席聊起了海军的现状。毕竟,主席可不是来单纯吃饭的,他主要是想来谈谈工作的事儿。
萧劲光讲,海军当下总共有二十万将士。毛主席听后觉得人数偏多,得减少一些。他提出,海军的重点得放在装备升级上,对海军而言,人员数量不是关键,关键在于拥有尖端设备。主席还勉励萧劲光他们,得多向苏联这位老大哥求教。那时候正值解放初期,咱们的武器装备跟苏联比差远了,确实该好好学学。毛主席还着重指出,学习不能一味模仿,得摸索出适合咱们自己的路。
说了好一阵子话,饭菜就上桌了,他俩便一边吃一边继续聊着。主席一直以为这顿饭全是萧劲光张罗的,其实误会了,萧劲光只负责了鱼这道菜,剩下的都是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准备的。咋回事呢?一方面,工作人员压根儿没想到主席会来萧劲光这儿用餐,所以早早就备好了饭菜。另一方面,那时候咱们国家不太平,领导人的吃食得格外小心,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。
主席能到萧劲光家吃饭,这事儿说明主席特别接地气,同时也证明萧劲光和主席关系铁。萧劲光1903年在湖南出生,运气挺好,小时候上过新式学校,接着又读了中学。他俩是在俄罗斯研究会认识的,那时萧劲光才17岁。这个研究会就是毛主席弄的,后来主席还安排萧劲光和研究会里的其他同学一起去俄罗斯深造。
抗战那会儿,萧劲光始终在主席身旁忙活着,两人关系日渐深厚。主席心里清楚,萧劲光是个有本事的人。1938年,萧劲光用了巧妙的方法,确保了边区的安稳。到了1946年,他指挥四保临江那一仗,成功打退了敌人的攻势。1948年,他又带头攻打长春,紧接着解放了沈阳、武汉、长沙这些地方。
新中国成立后,萧劲光荣幸地跻身开国大将之列,随后挑起了海军建设的大梁。没几年功夫,他就一手创办了多所海军学校,还推动海军装备上了新台阶。就算后来苏联不再给我们帮忙,萧劲光也没停下脚步,领着海军自力更生,攻克技术难关,搞起了自主创新。
很明显,萧劲光完全配得上毛主席的器重,他真的是个特别有能耐的人。大人物不光眼光独到,还能跟普通人打成一片,这真是太不容易了。